1860年 咸豐十年 160年前古九龍照片研究 Colorized色彩
已經消失紅磡灣 3月英軍先下手為強,先行佔領,大量英軍和印度錫克軍隊駐紮南九龍,同時照片發現有大量馬匹 目視估計近六百至千匹馬駐營附近 照片向望紅磡灣 大包米(訊號山),當年未開發紅磡灣古貌
清朝在1856年至1858年爆發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節節敗退,駐港英軍於1858年向海軍部提出佔領九龍以作屏衛香港島之用,1860年2月,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派兵佔領尖沙咀一帶,並迫當時的兩廣總督勞崇光於3月21日在廣州將以九龍半島劃一條線,由昂船洲的北端直至九龍砲台以南附近之土地永遠以每年500両租金租用予英國。其後,兩國於1860年10月簽訂《北京條約》,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部份由永遠租用改為永久割讓,納入香港殖民地,交由英國管治。
九龍半島南端的割讓,有助英國確保維多利亞港的安全。當時九龍半島上的新邊界隻用矮鐵絲網分割
紅磡灣(英語:Hung Hom Bay)是香港昔日的一個海灣,位於九龍紅磡南部,連接維多利亞港,毗鄰尖東及黃埔,行政上分別屬於九龍城區及油尖旺區。在填海工程進行之前,紅磡灣的範圍西至漆咸道南及暢運道,北至加士居道,東至溫思勞街及必嘉街一帶。多次作出填海。1991至1994年政府繼續發展紅磡灣另一端填海計劃,把昔日紅磡灣那剩餘凹入的灣角都填平,紅磡灣至此消失。現時所指的紅磡灣包括香港理工大學、港鐵紅磡站至紅磡南道及船景街之間的土地,包括香港體育館、置富都會、海灣軒、維港·星岸、海濱南岸及半島豪庭等建築,南陲土地正發展中。交通方面,紅磡碼頭於1991年搬到紅磡灣東邊的現址,而於1999年落成的紅磡繞道亦是位於紅磡灣。(文字資料維基)